大家好,今天又是星期五,我们的广播站由于大家准时相约,这次我们将关注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
每天吃的蔬菜一半以上应是深绿、红色或橙色的 ,很多人都听说,番茄红素有利于预防前列腺癌,而西兰花也是著名的防癌蔬菜。如果这两种蔬菜一起吃,效果会怎么样呢?著名的学术刊物《癌症研究》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实验。
研究者用大鼠做实验,给它们移植了前列腺癌细胞,然后饲喂它们不同的饲料。有的吃含有10%绿菜花粉和10%番茄粉的饲料,有的只有其中一种,有的吃提取出来的番茄红素,还有的吃传统饲料。22周后发现,饲喂番茄粉和绿菜花粉的一组癌症抑制效果最好,癌细胞的重量下降了52%;饲喂绿菜花粉降低癌细胞重量的效果是42%,番茄粉是34%,而饲喂提取出来的番茄红素,仅能使癌细胞重量降低7%。
实验告诉我们,蔬菜当中的多种成分都对健康有益,吃完整的蔬菜要比吃分离出来的某种成分保健效果好得多。各种健康成分共同作用,要比仅仅吃一类健康成分效果更好。研究者推测,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健康成分(如番茄红素、类黄酮、花青素和硫甙类等),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抑制癌细胞,它们可能起到一种协同作用的效果。
看来,如果要得到蔬菜的健康好处,就应当广泛摄取不同的蔬菜,特别是那些颜色浓重的蔬菜,因为它们正是含保健成分和营养成分最多的品种。大红色的蔬菜含有番茄红素,紫红色和紫黑色的蔬菜含有花青素,橙色或黄色的蔬菜含有胡萝卜素,绿色的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常吃五色蔬菜,对预防癌症和多种慢性疾病都有好处。
同时,蔬菜的摄入数量也很要紧。吃一点点蔬菜,是不能充分获得其健康效应的。要想在膳食中占据10%的份额,需要每天摄入500~1000克的蔬菜,而且别忘记,其中最好能有一半以上的深绿、红色或橙色菜。记得蔬菜烹调应当清淡,油脂浸透、炒糊烤焦的蔬菜,是没有防癌效果的。 增加蔬菜摄入有办法 ●早餐很难吃到大量蔬菜,不妨喝一大杯蔬菜汁。 ●午餐可以吃到不少蔬菜,但是品种有限,不妨优先吃绿叶蔬菜。 ●晚餐时间充裕,可以吃多种多样的蔬菜,有生有熟,数量一定要保证. ●餐间用蔬菜来做零食,比如番茄、樱桃番茄、黄瓜、萝卜等。 学习英语口语六大技巧: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只要托福、GRE考好了就行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当你的飞机降落在美国那块土地上的时候,你有没有机会在美国生存、发展下去,关键是要看你有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和别人交流。如果你学的是哑巴英语,到了美国你将暗无天日。而我们目前的大学英语的教育是有缺陷的。现存的各个大学的英语角就我个人认为,也是有问题的,虽然大家都很有热情,往往谈到半夜12点。由于大家都是同胞,彼此能相互理解各自的中国英语,你点头,我也点头。但一碰到一个 native american (地道的美国人)时,交流同样的东西,就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了。其实我们学一种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这种语言的某些部分来进行交流。 communication is our purpose (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 我们的英语教育就是恨不得把语言的大海完全笼罩在自己的怀抱里。其实知识是无涯的。我们往往把英语仅仅当作一门知识在学,从小学到大学,到最后,还是不会说英语。为什么我们花了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学了一大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永不上的东西。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方法能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英语的交流呢?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举两个例子:有一次,有一个中国学生陪一个美国人去长城,在长城上,老外突然对哪个学生说: excuse me,may I go someway (请问洗手间在哪儿).中国学生在学校里英语的句法学得相当不错,听力也挺棒的,马上听明白了老外的话,心想,长城都来了,哪儿不能去啊!于是说: yes ,you can go anyway (请随意)(笑声)。这一句话,差点把老外吓晕了。其实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老外的“ someway ”指的是厕所,而英语“娴熟”的中国学生却让老外随地大小便(全场哄堂大笑)。另一个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流行“五讲、四美、三热爱”,中国人把其翻译成:“ five talks, four beauty ,three lovers ”.美国人一听迷惑了“ five talks ”敢情是谈了五个,“ four beauty ”敢情是谈了五个,其中有四个是美人,那么“ three lovers ”一定是爱上了四个美人中的三个(笑声不断)。
其实,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已经过关了,而且我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全是标准的英语。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来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要想真正领悟对方的意思,必须与对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如果不根本改变自己的思维结构,从而迎合美国人的思维结构和习惯,依然保持自己中国式的思维习惯,那么他学的英语就毫无价值。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建议要把我们学习的目标收缩,把追求大而广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追求一种定量性的技巧,我认为有六种技巧,是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关键性东西,如果我们能掌握这六种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从而学好口语。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 what is a book 。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 Where is the book? 很少有人说 What is a book? 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 What is the book? 这种 Where is the book? 只是描述阶段,连哑巴也能做到。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 What is a book? 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 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 一种表达方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方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比如水,世界上就这一个事物,但却有多种符号来表达它。如果一个人懂8种语言,那他在世界上被别人理解的机会就会大得多。用汉语说"水"别人不懂,用德语说别人也不懂,但用英语说 water,别人可能就懂了。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 I love you, 按中国的替换方法就把 you 换成 her,my mother,them 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换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在 love 谁,现实生活中也不能这么随便 love (笑声)。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 I love you, 肯定也听不懂 I love her 。如果替换为 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ve a crush on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 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 that is love,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 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对,比如爱因斯坦讲相对论,他用科学术语讲,除了科学家之外是没人听得懂的,所以爱因斯坦就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把相对论讲了出来。他说,什么叫相对论呢?两个lovers在一起,一小时相当于一分钟,而两个仇人呆在一起,一分钟相当于一小时,就这是相对论。他这样一讲,我想没有人会明白相对论的。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更多的方法我们下次再说,再见!
最后关注一下天气:
2009年*月*日 星期*
*℃~*℃
2009年*月*日 星期*
*℃~*℃
好了,短短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今天的节目只能到此为止了,下周五我们不见不散!
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