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校园动态

把握知识主线,化零为整

浏览: 时间:2015-01-30 分类:课题研究

高中生物陈述性知识的精加工

西安市七十一中学 张宏

  【摘要】知识精加工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经精加工加工的信息进入已有知识网络中,在以后需要唤起的时候容易检索,即使直接检索出现困难,也能够通过知识网络间接地把它推导出来。通过精加工把握知识主线,化零为整,形成知识串,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从概念中引出主线;从探索历程中找到主线;分析细胞分裂的共性,找出细胞分裂的主线;从研究方法中找出主线等等。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经验总结,以便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知识精加工    教学实践     知识主线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生物课知识点太多,难以记忆。作为生物老师,在自己学习中的体会是:很多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可是,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问题出在哪儿了?分析发现:学生没有理解学习的内容,只是知道了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了解为什么,极为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每个点的为什么交待的比较清楚,显得教学过程絮叨、繁琐。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精加工就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经精加工加工的信息进入已有知识网络中,在以后需要唤起的时候容易检索,即使直接检索出现困难,也能够通过知识网络间接地把它推导出来。因此,精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率地获得陈述性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精加工把握知识主线,化零为整,形成知识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经验总结,以便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供同行参考。
案例一:细胞呼吸
  1、从概念中引出主线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从概念可以看出,这一代谢过程主要的化学变化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细胞呼吸又称生物氧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具体表现:脱氢。细胞呼吸是有机物缓慢氧化分解的过程,脱下来的氢,将去何处?以此为主线牵出细胞呼吸过程。
  2、由主线牵出整个生理过程
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有机物是C6H12O6,在有氧呼吸中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脱氢),可见,最终可生成CO2。其中,第一阶段:由C6H12O6脱去氢形成CH3COCOOH。第二阶段,继续脱氢,需要在水的参与下,才可彻底氧化分解。脱下来的氢,如何处理?最初,由NAD+接受形成NADH,最终,由氧接受,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水。
  由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看出,有氧呼吸需要水和氧气的参与,同时,生成水。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并指出各阶段发生的场所。
无氧呼吸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通过对有氧呼吸的分析,学生很容易想到,无氧呼吸过程:不需要水, 也不产生水,是没有氧气参与的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脱下来的氢,最初,由NAD+接受形成NADH,没有氧气参与,氢最终到哪儿了?由丙酮酸或丙酮酸的分解产物接受,形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由此,
  引出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只有第一阶段,脱氢、放能。进一步指出各阶段的发生场所。
  2010年陕西生物高考试题中,选择题2的A选项: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选项: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选项: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以有机物氧化分解(脱氢)为主线,理解记忆细胞呼吸,就能较容易对这些选项作出判断。
案例二:光合作用
  1、从探索历程中找到主线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原料中的水,可见,水中的氢和CO2结合生成了(CH2O),即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化学变化是:H2O中的氢还原CO2,生成(CH2O)。
  2、分析主线,形成光合作用过程
由主线可见,光合作用过程首先是水中的氢和氧分开,即水的光解。但CO2化学性质稳定,难以直接还原,由此引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指出,H2O中脱下来的氢,最初,被NADP+接受,形成N ADPH,进而还原C3,形成(CH2O)。同时,强调C5的重新生成(C5只是帮了个忙),光反应产生的ATP的利用。在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光合作用图解的绘制。在整个图解中,最先写出的是H2O和 CO2,以H2O的氢还原CO2为主线,将整个图解铺开。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快速记忆光合作用的过程,更好的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明确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同时进行,同增同减。
案例三:细胞分裂
  1、分析细胞分裂的共性,找出细胞分裂的主线
细胞分裂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有丝分裂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是生物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当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时,最重要的是遗传物质的分配。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减数分裂使个体可以产生种类极其多样的生殖细胞,以确保后代遗传的多样性,使物种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每次分裂时,都存在着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即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2、抓住主线,构建细胞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精确平均分配到子细胞,确保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染色体复制后,精确平均分配到子细胞”可将有丝分裂中复杂的变化连为一体。为了更好的理解、记忆有丝分裂,据这一主线,可将有丝分裂划分为两大阶段: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完成了染色体复制,分裂期通过着丝点 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分裂期的前、中、后、末期的变化围绕着丝点的分裂发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第一分裂,通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将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第二次分裂,通过着丝点的分裂, 平均分配到子细胞。减I前、中、后期的变化都是围绕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的。减II前、中、后期的变化围绕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减I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到细胞的一极,最终,导致了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和染色体组成的极其多样。
案例四: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学实验
  1、分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中找出主线
孟德尔的重大贡献在于将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引入生物学研究领域,大大加快了生物学的发展步伐。孟德尔和摩尔根的研究程序,都是假说—演绎法。
  2、以假说—演绎法的四个环节,将经典遗传学实验研究展开,
  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提出问题(通过杂交试验问题) 性状分离? 性状自由组合? 眼色与性别相关?
作出假设 1、 性状有遗传因子控制
  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
  3、 配子中遗传因子不成对
  4、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成对的自由组合到一个配子中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实验验证(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 
  测交 
  测交 
  测交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眼色的基因X染色体上
用假说—演绎法做主线,贯穿整个研究过程,既可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记忆经典遗传学实验,又可训练学生遗传学问题的研究能力。如2012年陕西高考理综生物试题31题: 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雄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以假说—演绎法为主线梳理、分析题干信息: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杂交组合 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 
雄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 假说一: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毛色异常为显性 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 
略 



 假说二: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毛色异常为隐性  
略 

  在教学实践中,深感到这样的方法,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学习内容的同时, 也可很好的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教与学更为轻松、有趣,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在种群的教学中,抓住种群的数量变化为主线;群落的学习抓住物种组成和物种的空间配置。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不断的开发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精加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把握知识主线,化零为整

时间 :2015-01-30 浏览 : 分类 :课题研究

高中生物陈述性知识的精加工

西安市七十一中学 张宏

  【摘要】知识精加工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经精加工加工的信息进入已有知识网络中,在以后需要唤起的时候容易检索,即使直接检索出现困难,也能够通过知识网络间接地把它推导出来。通过精加工把握知识主线,化零为整,形成知识串,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从概念中引出主线;从探索历程中找到主线;分析细胞分裂的共性,找出细胞分裂的主线;从研究方法中找出主线等等。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经验总结,以便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知识精加工    教学实践     知识主线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生物课知识点太多,难以记忆。作为生物老师,在自己学习中的体会是:很多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可是,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问题出在哪儿了?分析发现:学生没有理解学习的内容,只是知道了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了解为什么,极为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每个点的为什么交待的比较清楚,显得教学过程絮叨、繁琐。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精加工就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经精加工加工的信息进入已有知识网络中,在以后需要唤起的时候容易检索,即使直接检索出现困难,也能够通过知识网络间接地把它推导出来。因此,精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率地获得陈述性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精加工把握知识主线,化零为整,形成知识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经验总结,以便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供同行参考。
案例一:细胞呼吸
  1、从概念中引出主线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从概念可以看出,这一代谢过程主要的化学变化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细胞呼吸又称生物氧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具体表现:脱氢。细胞呼吸是有机物缓慢氧化分解的过程,脱下来的氢,将去何处?以此为主线牵出细胞呼吸过程。
  2、由主线牵出整个生理过程
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有机物是C6H12O6,在有氧呼吸中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脱氢),可见,最终可生成CO2。其中,第一阶段:由C6H12O6脱去氢形成CH3COCOOH。第二阶段,继续脱氢,需要在水的参与下,才可彻底氧化分解。脱下来的氢,如何处理?最初,由NAD+接受形成NADH,最终,由氧接受,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水。
  由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看出,有氧呼吸需要水和氧气的参与,同时,生成水。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并指出各阶段发生的场所。
无氧呼吸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通过对有氧呼吸的分析,学生很容易想到,无氧呼吸过程:不需要水, 也不产生水,是没有氧气参与的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脱下来的氢,最初,由NAD+接受形成NADH,没有氧气参与,氢最终到哪儿了?由丙酮酸或丙酮酸的分解产物接受,形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由此,
  引出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只有第一阶段,脱氢、放能。进一步指出各阶段的发生场所。
  2010年陕西生物高考试题中,选择题2的A选项: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选项: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选项: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以有机物氧化分解(脱氢)为主线,理解记忆细胞呼吸,就能较容易对这些选项作出判断。
案例二:光合作用
  1、从探索历程中找到主线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原料中的水,可见,水中的氢和CO2结合生成了(CH2O),即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化学变化是:H2O中的氢还原CO2,生成(CH2O)。
  2、分析主线,形成光合作用过程
由主线可见,光合作用过程首先是水中的氢和氧分开,即水的光解。但CO2化学性质稳定,难以直接还原,由此引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指出,H2O中脱下来的氢,最初,被NADP+接受,形成N ADPH,进而还原C3,形成(CH2O)。同时,强调C5的重新生成(C5只是帮了个忙),光反应产生的ATP的利用。在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光合作用图解的绘制。在整个图解中,最先写出的是H2O和 CO2,以H2O的氢还原CO2为主线,将整个图解铺开。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快速记忆光合作用的过程,更好的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明确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同时进行,同增同减。
案例三:细胞分裂
  1、分析细胞分裂的共性,找出细胞分裂的主线
细胞分裂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有丝分裂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是生物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当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时,最重要的是遗传物质的分配。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减数分裂使个体可以产生种类极其多样的生殖细胞,以确保后代遗传的多样性,使物种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每次分裂时,都存在着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即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2、抓住主线,构建细胞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精确平均分配到子细胞,确保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染色体复制后,精确平均分配到子细胞”可将有丝分裂中复杂的变化连为一体。为了更好的理解、记忆有丝分裂,据这一主线,可将有丝分裂划分为两大阶段: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完成了染色体复制,分裂期通过着丝点 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分裂期的前、中、后、末期的变化围绕着丝点的分裂发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第一分裂,通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将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第二次分裂,通过着丝点的分裂, 平均分配到子细胞。减I前、中、后期的变化都是围绕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的。减II前、中、后期的变化围绕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减I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到细胞的一极,最终,导致了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和染色体组成的极其多样。
案例四: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学实验
  1、分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中找出主线
孟德尔的重大贡献在于将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引入生物学研究领域,大大加快了生物学的发展步伐。孟德尔和摩尔根的研究程序,都是假说—演绎法。
  2、以假说—演绎法的四个环节,将经典遗传学实验研究展开,
  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提出问题(通过杂交试验问题) 性状分离? 性状自由组合? 眼色与性别相关?
作出假设 1、 性状有遗传因子控制
  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
  3、 配子中遗传因子不成对
  4、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成对的自由组合到一个配子中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实验验证(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 
  测交 
  测交 
  测交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眼色的基因X染色体上
用假说—演绎法做主线,贯穿整个研究过程,既可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记忆经典遗传学实验,又可训练学生遗传学问题的研究能力。如2012年陕西高考理综生物试题31题: 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雄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以假说—演绎法为主线梳理、分析题干信息: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杂交组合 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 
雄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 假说一: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毛色异常为显性 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 
略 



 假说二: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毛色异常为隐性  
略 

  在教学实践中,深感到这样的方法,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学习内容的同时, 也可很好的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教与学更为轻松、有趣,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在种群的教学中,抓住种群的数量变化为主线;群落的学习抓住物种组成和物种的空间配置。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不断的开发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精加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