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校园动态

浅谈新课标中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

浏览: 时间:2015-01-30 分类:课题研究

 西安市七十一中学 王筱敏

  新课改明确指出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使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凸显情感和意志的情感态度目标呢?
  首先,树立新课程理念,培养科学人文精神。
  新课程改革倡导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师文化,教师只有接受这种理念和内涵,并逐渐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英语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英语教师就应把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之中,使其价值辐射到整个教育过程的全域。
  为了实现科学人文精神的教育目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当拥有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蕴,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学及文化精髓,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英语国家各民族文学和文化特色。也就是说,新时期英语教师应当学习古今中外文学、文化课程,熟练英语技能,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广博的知识面。同时,英语教师还应当拥有开阔的科学技术文化视野,要熟悉和了解科学技术的前沿效果,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英语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科学人文精神,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理性的面对世界文化,树立全面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就说明了师生的情感交流重要性。而英语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产生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景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形成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力量和认识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快乐、真诚的情感交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快乐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快乐、饱满的情绪又能影响教师的言行,激励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积极的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能有效的调节,控制师生双方的行为和情感,使英语学习能达到双方所希望的层次。在师生的教学互动中,只要教师自然、真诚地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和尊重,学生也能自然地对教师产生敬爱、信赖之情,并会积极配合教师调控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情感等。而学生的这种合作性情感反馈给教师,教师的教学心境就会更趋于良好,教学就会更具有创造性和反思性,并能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大胆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信心。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1、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因此任务型教学更能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容易体验到成功,树立起信心;在互相交流与完成任务中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自我完善的愿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可见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树立自信、培养合作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并主张把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避免采用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2、灵活使用新教材。
  新课程需要教师树立英语新课程理念,认识新材料特点,科学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取舍,做到精泛结合,运用好新教材,又要用活新教材,适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要求。
  3、灵活使用教学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英语教学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条件。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第四,赏识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倡导“评价标准要呈现多维、立体的特点,既要关注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形成,也要关注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所以,教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做出及时的肯定的评价,不要吝惜“ Very good”、“Excellent”、“ Wonderful”、“ Great”等词语,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要尽量使用“T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 I’m sure you’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温和的鼓励语来消除他们紧张惧怕等消极情绪,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自信心,鼓励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同时学生的积极反应也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们必须树立英语新课程理念,重视情感态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博采众长,不断探索,真正实现“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使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一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浅谈新课标中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

时间 :2015-01-30 浏览 : 分类 :课题研究

 西安市七十一中学 王筱敏

  新课改明确指出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使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凸显情感和意志的情感态度目标呢?
  首先,树立新课程理念,培养科学人文精神。
  新课程改革倡导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师文化,教师只有接受这种理念和内涵,并逐渐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英语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英语教师就应把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之中,使其价值辐射到整个教育过程的全域。
  为了实现科学人文精神的教育目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当拥有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蕴,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学及文化精髓,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英语国家各民族文学和文化特色。也就是说,新时期英语教师应当学习古今中外文学、文化课程,熟练英语技能,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广博的知识面。同时,英语教师还应当拥有开阔的科学技术文化视野,要熟悉和了解科学技术的前沿效果,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英语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科学人文精神,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理性的面对世界文化,树立全面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就说明了师生的情感交流重要性。而英语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产生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景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形成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力量和认识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快乐、真诚的情感交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快乐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快乐、饱满的情绪又能影响教师的言行,激励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积极的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能有效的调节,控制师生双方的行为和情感,使英语学习能达到双方所希望的层次。在师生的教学互动中,只要教师自然、真诚地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和尊重,学生也能自然地对教师产生敬爱、信赖之情,并会积极配合教师调控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情感等。而学生的这种合作性情感反馈给教师,教师的教学心境就会更趋于良好,教学就会更具有创造性和反思性,并能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大胆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信心。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1、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因此任务型教学更能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容易体验到成功,树立起信心;在互相交流与完成任务中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自我完善的愿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可见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树立自信、培养合作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并主张把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避免采用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2、灵活使用新教材。
  新课程需要教师树立英语新课程理念,认识新材料特点,科学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取舍,做到精泛结合,运用好新教材,又要用活新教材,适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要求。
  3、灵活使用教学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英语教学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条件。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第四,赏识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倡导“评价标准要呈现多维、立体的特点,既要关注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形成,也要关注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所以,教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做出及时的肯定的评价,不要吝惜“ Very good”、“Excellent”、“ Wonderful”、“ Great”等词语,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要尽量使用“T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 I’m sure you’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温和的鼓励语来消除他们紧张惧怕等消极情绪,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自信心,鼓励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同时学生的积极反应也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们必须树立英语新课程理念,重视情感态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博采众长,不断探索,真正实现“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使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一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