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琳
(作者单位:西安市第七十一中学 邮编:710054)
摘 要:备课设计要在新课标下从学习者的学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板书、多媒体等手段,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学为中心,深刻理解新课标、努力提高个人备课技能,要以面向中、差学生为切入点,注重抓基础教育,使学生学会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备课 新 理念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设计,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做系统规划,而且要把一般的教学理论物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要以学习者的学为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性,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应用教学媒体,描述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备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学习服务。为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知识,并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备课新要求。
作为教师,要备好课,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技能:
一. 备课标的技能
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科课程领域的基本规范。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而准确理解和揣摩课程标准的内涵,并将其物化到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从文本课程走向理解课程――从课程标准到备课。教师只有读懂并深入理解了课程标准,才能充分利用课程标准的有关信息进行有效备课。
二. 备教科书的技能
在备课活动中,备教科书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相对于教师而言,备教科书是一项基本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从以往照本宣 首先,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是借助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的首要前提。
其次,教科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书,并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
最后,教师能够结合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主动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积累进一步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资料。
所有这些,成为了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基本内涵。
三. 备学生的技能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优秀教师、名校长甚至提出了“备课先要备学生的观点”,即“在备课时先要了解你的学生,备课室的切入点要面向中、差学生,课堂教学注重抓基础教育”。这是因为:
1、 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 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3、 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备学生时,一方面要从学生思维方式出发,确定教材中哪些内容能拓展学生能力和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及最佳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意义。
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跳出书本的局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